COPYRIGHT?慧正資訊 www.hzeyun.com 粵ICP備1813696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01000
2019-10-31 11:45
前言:
2008年環保部頒布的《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規定了電鍍企業和擁有電鍍設施企業的電鏡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等內容,適用于對電鍍設施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產后的水、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也適用于陽極氧化表面處理工藝設施。
這么多年過去了,電鍍行業發生了什么變化,又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和考驗,值得再次思考。本文的重點放在電鍍企業的緊箍咒———“特別限值標準”上,也就是行業內簡稱的“表3標準”。
特別限值標準帶來了什么?
1、積極的變化
污染治理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大多數企業可以達到“表2標準”,部分企業可以達到或接近“表3標準”。
(1)廢水資源化取得不少成績,金屬回收、水回用新技術應用取得進展。
(2)企業的環保意識得到提升,對法律法規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
(3)加大環保執法力度,環保落后企業被淘汰,行業門檻提高,企業素質有所提升。
(4)涌現出一批有環境責任擔當、績效優秀、堪稱典范的企業。
2、存在的問題
(1)“表3標準”的真正實施對大多數企業的生存提出了挑戰,技術難題還沒有徹底解決。
(2)強配位劑在電鍍工藝中的應用增多,使得重金屬處理變得更困難。
(3)廢水處理成本大幅上升。
(4)污泥產生量明顯增加。
(5)CODCr、氨氮、總氮和總磷的排放限值對于絕大多數企業而言都是難以達標的。
3、電鍍行業的困境
電鍍行業在環保重壓之下艱難度日,特別是2013年兩高出臺《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后,經營者的壓力陡升,特別限值標準成為觸發“嚴重環境犯罪”的紅線。
因此,特別限值標準是否合理、有沒有技術依據、能否真正達到等成為業內普遍議論的熱點問題。
執行“表3標準”由誰決定?
《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指出:執行水污染特別限值的地域范圍、時間,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規定。
(1) 2009年環保部規定太湖流域執行“表3標準”。
(2) 2012年廣東省環保廳規定珠江三角洲地區執行“表3標準”。
(3) 2014年浙江省環保廳規定錢塘江流域執行“表3標準”。
(4) 2017年上海市環保局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一類污染物執行“表3標準”。
(5) 更多的地區政府正在醞釀推行“表3標準”,特別是經濟發達和環境脆弱地區。
達到特別限值到底有多難?
《中國環境報》記者經過調查和采訪,于2014年6月發表了一篇題為《難以企及的“特別排放限值”》的文章,較好地說明了達到“表3標準”的難度。
(1) 德國和荷蘭對鎳的排放濃度限值為0.5mg/L,嚴格程度已列各發達國家之首,而“表3標準”則為0.1mg/L。
(2) 截止2018年廣東省尚無一家電鍍企業能夠穩定達到“表3標準”。
(3) 特別限值不是一個普適性的排放標準,設置的出發點是為了讓企業因達不到這個標準或是經濟上不可承受而不得不搬遷。
(4) 我國只有不足10%的企業能達到這一標準。
執行“表3標準”的得與失
1、環境的得與失
(1) 重金屬污染減少
“表3標準”的執行對于控制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濃度和總量有積極的效果。
(2) 污泥量增加
在強化廢水處理效果時,金屬轉移到污泥中,造成固體危險廢物明顯增加,二次污染的風險上升。
(3) 含鹽量增加
化學處理產生大量鹽分,不僅對環境有不利的影響,還加大了廢水回用的難度和成本。
2、企業的得與失
(1) 加強宣傳、嚴格執法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自我約束力,環境違法行為減少,從長遠看降低了經營風險。
(2) 特別限值標準促進電鍍企業重視環保投入,改進環保設施,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3) 污染物源頭控制的意識提高,有利于污染治理和資源化。
(4) 環境行為和信譽良好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明顯上升。
(5) 廢水處理成本顯著上升,污泥處置費用增加,影響產品的加工成本。
(6) 長期徘徊在標準邊緣的企業受罰甚至被關閉的風險增大,刑事追責更是企業不能承受之重。
3、技術的得與失
(1) 環保部出臺“表3標準”的同時并未提供達標的技術支持,以至于研究機構、工程公司、電鍍企業等各顯神通,雖有成績,但也走了不少彎路。
(2)“表3標準”推動污染治理技術進步,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廢水處理可達到的濃度與標準的差距在縮小。
(3) 資源化技術受到重視,水和金屬的循環利用水平得到提高。
(4) 傳統技術受到挑戰,低成本的技術已經難以達到“表3標準”。
(5) 為滿足更嚴苛的標準,廢水處理工藝趨于復雜,設備投資、運行成本越來越高。
(6) 化學法產生的污泥越來越多,對環境造成壓力。
(7) 廢水處理后含鹽量增加,廢水循環利用更困難。
特別限值能否達到?
要達到“表3標準”并非不可能,但必須在技術和管理兩方面雙管齊下,才能取得突破。
1、技術突破
達到“表3標準”的最大困難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l 配合物的影響。
l 化學反應極限。
l 廢水處理過程控制的影響。
(1)破解配合物
配位劑已經成為重金屬超標的主要因素。破解配合物,釋放重金屬離子是重要手段。目前比較有效的技術路線有:
a. 普通氧化法———以次氯酸鈉氧化一般的配合物。
b. 高級氧化法———以羥基自由基氧化強配合物。
c. 酸化置換法———在酸性條件下從配合物中分離重金屬。
d. 重捕劑法———與重金屬形成可分離的金屬沉淀物。
e. 組合法———多種技術組合應用。
(2)突破化學反應極限
在允許的條件下化學反應有一定的極限,尤其在復雜體系中污染物的濃度難以無限地降低。當化學反應無能為力時,離子交換技術顯示出獨特的優勢。離子交換樹脂及應用技術有多種選擇,需要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和開發。
(3)實現廢水處理自動化
當廢水處理工藝取得突破后,如何轉化為可操作的處理系統是十分關鍵的。以“pH/ORP+PLC+計算機”為核心的自控系統可以有效把握廢水處理過程和結果,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確保設備穩定運行。
2、管理突破
(1)濃廢液管理
濃廢液是影響廢水處理的重要因素,忽視對其的管理將產生嚴重后果。以下管理手段可供參考:
A. 濃廢液產生時單獨收集。
B. 濃廢液進行預處理后逐步排入相應類型的廢水,再做進一步處理。
C. 委托有危廢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社會化處置,綜合考慮,委外處置未必成本高。
(2)分道管理
廢水分道收集是達標的基礎,除了排水管路分開之外,地面水也要分開。極板清洗、濾芯更換清洗、鍍液維護保養產生的廢水也必須一一對應分類收集。
(3)藥品管理
任何新藥品、新工藝的使用都必須進行認真的事先評估,確定其對環保的影響。
(4)應急管理
建立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防止環境事故的發生和蔓延。
3、污染物減量化、資源化
將環境污染物轉化為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是環境治理的最高境界,也是達到“表3標準”的重要途徑,必須十分重視。
(1) 開發和應用低污染、無污染的工藝,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2) 通過工藝、設備改進,從源頭上降低污染物的帶出量。
(3) 應用廢水資源化技術從排放的廢水中回收金屬、水和其他化工原料,直接或間接地回用于生產,或者通過第三方實現資源化。
電鍍行業的前景如何?
1、制造業生態鏈中的重要環節
航空、航天、軍工、電子、汽車、高鐵、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無一例外地強烈依賴電鍍工業的存在和技術的進步。毋庸置疑,電鍍工業是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
當電鍍行業和電鍍技術停滯不前時,必將拖累其他行業的進步和發展,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可以充滿信心地講,電鍍行業的前景一片光明。
2、努力改善行業形象
電鍍行業之所以危機重重,并不是技術、市場等出現問題引起的,而是部分電鍍企業的環境行為與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及公眾的環境期望發生了脫節,環境污染事件頻發,進而引發了政府和社會對整個行業的不信任和誤解。
為扭轉行業的負面形象,需要雙管齊下:一方面,企業加強自律,努力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杜絕環境事故的發生,消除不信任的根源;另一方面,大力宣傳行業中為環境保護做出巨大努力、環境績效優秀的企業,樹立積極、正面的形象。相信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電鍍行業的形象和生存環境將得到改善。
結語:
(1)“表3標準”的執行將成為趨勢,特別是經濟發達和環境脆弱地區,必須面對現實。
(2)“表3標準”的難度極高,就現有的技術與管理能力,大多數企業尚有差距。
(3)“表3標準”的執行有得有失。
(4) 新技術應用加上精細管理,“表3標準”并不是遙不可及。
(5) 電鍍行業是先進制造業中極其重要的環節,無可替代。
(6) 行業的環境形象需持續改善,每個電鍍企業都有一份責任。